ERP在企业资源管理中比重剧增

时间:2017-05-18点击量: (2034 次)来源: 1装科技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个增长奇迹的背后,大规模投资和资 本积累起了主导作用。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储蓄率下降,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面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我们重要和迫切的任务是,将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驱动轨道上来。

跨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受到关注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二是跨企业资源 配置效率的改善。在新古典经济学代表性企业的分析范式下,所有企业都被假定成同质的,因而,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被认为是总量层面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的主要源泉。然而,近20年,经济学家发现,即便是在定义较窄的四位数产业里,企业间的全要素生产率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因此,跨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受到 广泛关注。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制造业部门,因为经济资源跨企业的配置与生产率的分布高度相关,即生产率高的企业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所以,与 随机配置比较起来,美国制造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要高出50%左右。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经济资源跨企业配置效率的改 善。

在中国制造业部门,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以非常高的速度增长。建立在柯布—道格拉斯生 产函数的基础上,Brandt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以总产值作为产出水平的度量,那么,在1998—2007年间,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 增长速度为2.85%;如果以增加值作为产出水平的度量,那么,在1998—2007年间,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速度达7.96%。这一 增长速度几乎与美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相当。然而,在中国制造业部门,跨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却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如果中国制造业部门跨企业 资源配置效率达到美国的水平,那么,中国制造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将增长30%—50%。这意味着,跨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是中国生产部门全要素生产 率增长的重要障碍。





扫码试用

咨询热线(同微信)
180 3082 2702
181 1780 2747

扫码微信咨询